1949-1953
革命摇篮里诞生的华南文工团
1949年7月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在广东梅县松源正式成立,简称“华南文工团”。同年11月11日,华南文工团组成彩旗队、唢呐队、腰鼓队等奔赴广州,参加“广州解放入城式”。
1950-1953年期间,华南文工团努力发掘民间文艺,创作了舞蹈《跳鼓》、舞剧《五里亭》、歌曲《夸女婿》和《欢迎老大哥》等。1950年为迎接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团访问广州创作出大型舞剧《保卫世界和平》;同年创作了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部歌舞剧”——《乘风破浪,解放海南》,此剧受邀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出,轰动京城,被称为是“新民主主义时期文艺创作的里程碑”。
1953-1965
前进中的华南歌舞团
1953年7月,华南文工团整编拆分,成立华南歌舞团,继续扎根华南,创作上演了舞蹈《英歌舞》《绣花舞》《红花舞》《阿细跳月》《走马灯》《香瓜娘》《闹花灯》《闹元宵》《活画》《非洲战鼓》《向秀丽》《娶新娘》《珍珠城的小故事》等。音乐节目有《三位少女》《兴修水利》《半个月亮爬上来》《不爱红装爱武装》《旱天雷》《抛网捕鱼》《梅县情歌》《海丰渔歌》《粉蝶采花》和《咸水歌》等。其中梁伦创编的舞蹈《阿细跳月》《红花舞》《绣花舞》曾参加“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”活动。《红花舞》《绣花舞》《娶新娘》入选全国首部彩色歌舞纪录片《南方之舞》,在国内外发行。
华南歌舞团在华南文工团的基础上,不断吸收培养器乐、声乐、作曲人才。1957年7月,华南歌舞团迎来第一次改编,由管弦乐和合唱队独立组建广州乐团。
1959年,创作大型民族舞剧《牛郎织女》在中山纪念堂公演,连演一个月。此剧荣获了广东省文艺一等奖、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文艺创作演出优秀一等奖。1960年,全团上下为英德马口英雄事迹及向秀丽舍身救厂事迹所感动,创作了《颗颗红心紧紧相连》和《向秀丽》,获省文艺创作优秀奖。
1965年初,以华南歌舞团为主力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,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连续演出200场。
1966-1970
风雨中的广东歌舞剧院
1966年,根据上级决定,省文艺专业演出团队集中组成一个演出团体,定名为“广东歌舞剧院”,剧院下设乐团(包括管弦乐队和民族乐队)、舞剧团、歌剧团、合唱团、舞工室、创作室、办公室。
不久,艺术创作停滞,全院所有人员集中到英德茶场文艺干校进行学习。
1970-1984
新时期里成立的广东省歌舞团
1969年底,成员开始陆续返回广州,重新组建广东省歌舞团,移址广州沙河顶。1974年前后,全团学演样板戏《白毛女》《红色娘子军》《沂蒙颂》《草原小姐妹》,钢琴伴奏《红灯记》和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。
1977年,广东省歌舞团进行了整编,管弦乐队和合唱队再次从省歌分离出去。同年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支流行电子轻音乐队——“紫罗兰”乐队。
1978年,广东省歌舞团以梁伦、陆仲任为首集体创作了大型歌舞剧《燎原火炬》,应邀上京为建国三十周年献礼,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“创作三等奖”、“演出三等奖”,以及广东省文艺创作一等奖。1980年,根据民间传说创作大型舞剧《珍珠》,该剧荣获了广东省全省戏剧调演和广东首届鲁迅文艺奖创作二等奖。同时,自主创作了《焦裕禄》《鹿回头》《南渡江》《驱虎豹》《航灯》《渔家红医》《女巡线工》《雨打芭蕉》等一系列节目。
1984-2010
开放改革中的广东歌舞剧院
1984年,广东省歌舞团改名为广东音乐舞蹈艺术剧院,后改为广东歌舞剧院,院部设立了“三团二室”,即舞剧团、民族乐团和轻音乐团,二室为创作室和艺术室。
1984-2000年期间,剧院先后创作了《南越王》《幽魂梦》《牡丹亭》《神猴调扇》《荼薇花》等舞剧,及舞蹈《贵妃醉酒》《昭君出塞》《红旗颂》《望夫》《剑魂》《萋萋长亭》等。在音乐创作上有歌曲及器乐曲《信天游》《思念》《新春锣鼓》《编钟》《粤魂》《龙腾虎跃》《春风笑雨》等。
2000年至2010年,剧院创作了舞蹈《自梳女》、小舞剧《妻妾成群》等节目。2002年创作推出的舞剧《风雨红棉》在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上一炮打响,囊括了编导、剧目、作曲、表演、舞美、灯光、化妆等满贯一等奖,以及获得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比赛的最高奖——演出大奖和第十一届文华大奖及文华编导奖、文化表演奖、音乐创作、舞台美术五个单项奖。2008年,创作排演的舞剧《骑楼晚风》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及所有单项一等奖、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及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歌舞类一等奖。
剧院在各种大型公益活动承担着策划、组织、表演等多项工作,出色完成广州地区军民春节联欢晚会、新春音乐会、国庆晚会、2003年抗击非典大型表彰晚会“生命之光”、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晚会、“上海世博•广东周”、“台湾•广东周”、广州亚运等演出任务,先后承接并圆满完成了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舞台设计,以及国庆50周年、60周年“广东号”彩车首都巡游的设计制作任务。另外剧院下属的民族乐团也陆续推出了《岭南变奏》、《风华粤韵》等大型民族音乐会。随着广东的国际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中承担着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剧院每年随团赴东亚、东南亚、美洲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。
2011年至今
转企改制后的广东歌舞剧院
2010年12月29日,响应国家关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号召,正式揭牌成立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,原下属民族乐团剥离独立。
转企改制多年,在院长熊健的带领下,广东歌舞剧院积极创作排演了舞剧《沙湾往事》《田园》《岭南秋雨》《人在花间住》、音乐剧《再见,1990》《使命必达》《雄狮少年》、经典回顾晚会《那一代人》、情景演唱会《光阴的故事》、歌舞秀《元素·派》,创作了舞蹈《与妻书》《蓝盔行动》《湾》、歌曲《光芒》等小型节目,积极支持歌剧团优秀声乐演员举办个人音乐会,并重组紫罗兰乐队。出色完成“大美湾区·踏歌前行”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、花开新时代——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、珠海之约—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暨中国(广东)企业走出去论坛文艺晚会、中埃文化年闭幕式晚会、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、“春雨工程”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边疆行等重大演出活动。2019年,广东歌舞剧院第三次承接并圆满完成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广东彩车的设计、制作及展演游行任务。
多年来,广东歌舞剧院创作项目连续多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肯定和支持,并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 奖、文化部文华大奖、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当代舞奖、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节目奖及剧目奖、广东省艺术节一等奖、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、岭南舞蹈大赛金奖等。曾携剧目赴北京国家大剧院、香港文化中心、澳门威尼斯人剧场、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、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、费城金梅尔艺术中心,以及欧洲、亚洲、大洋洲、非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及文化交流,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盛赞。其中舞剧《沙湾往事》在国内外60多个城市演出近300场,舞剧《田园》在中东欧四国巡演近10场。
转企改制后,广东歌舞剧院继续繁荣文艺创作,积极发掘和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作品,不断探索进取,出精品,出人才,培养舞蹈、声乐、舞台设计制作、编创等艺术领域具影响力的顶尖人才,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,提升品牌影响力,争取将广东歌舞剧院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、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的重点艺术院团。